呂德耀:中醫藥是新加坡醫保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發布日期:2019-12-23 14:30:55 瀏覽次數: 次

新加坡駐華大使呂德耀致辭
我很高興出席今天的第三屆“一帶一路”中醫藥發展論壇。在此,感謝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給我這個機會與大家分享新加坡在中醫藥方面的發展,以及新加坡與中國在這方面的合作。
像大多數政府一樣,新加坡非常重視為我國人民提供良好和負擔得起的醫療保健。許多國際研究表明,新加坡的醫療保健系統是全球最好的醫療保健系統之一。同時,它也是最具成本效益的醫療保健系統之一,保健成果的交付成本相對較低。新加坡的醫療保健支出占比不到國內生產總值的 5%,相比之下,大多數發達經濟體的醫療保健支出占比為 10-12%。盡管如此,這方面的支出預計會增加。像中國一樣,新加坡也存在人口老齡化。到 2030 年,超過五分之一的新加坡人口將超過 65 歲,大約四分之一的 40 歲及以上的新加坡人將至少患有一種慢性病。我們醫療保健系統的負擔將顯著增加,因此,新加坡一直在探索多種方式來緩解這一壓力。
中醫藥的原理及其疾病預防和患者護理的方式可以為我們醫療保健系統中流行的傳統西醫和醫療實踐提供補充。中醫藥在新加坡有著悠久的歷史。它最早于 19 世紀通過中國移民涌入而被引入新加坡。隨著時間的推移,中醫藥已經成為新加坡醫療保健體系和健康文化中一個被接受和尊重的組成部分。
新加坡鼓勵中醫藥的進一步發展。在公立醫院,針灸可以用于疼痛管理和中風康復等特殊領域的治療。新加坡中醫藥研究雖然剛剛起步, 但正在不斷發展中。5 年前,我們設立了一項中醫藥研究基金,用于臨床研究,這個共撥款 4400 萬元人民幣(800 萬新元)的基金旨在幫助醫療機構為患者提供經過臨床驗證且性價比合理的中醫治療。
新加坡和中國有著實質性的、多方面的良好關系。明年我們將紀念兩國建交30 周年,盡管我們友誼的歷史遠遠超過 30 年。合作已經從牢固的經貿聯系擴展到可持續發展、金融和創新等其他領域。兩國關系的一個特點是根據各自發展需要來相互交流經驗。新加坡不僅在中醫藥領域與中國密切合作,還向中國汲取了許多專業知識。過去 20 年中,新加坡衛生部和中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在中醫藥的教育、培訓、研究和標準方面開展了許多合作。我們還成立了中新中醫藥合作委員會,雙方官員通過這一機制定期會晤。
隨著市場對中醫藥的需求以及患者對醫療效果期望值的升高,新加坡意識到有必要進一步提升中醫從業者的專業技能。在新中兩國簽署的一個諒解備忘錄的框架內,中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派中醫專家去新加坡,為每年一次的新加坡中醫師注冊資格考試和兩年一次的新加坡針灸師注冊資格考試提供技術支持。同時,新加坡也為來自中國的 200 多個中醫院管理人員提供了 15 個醫療管理培訓項目。鑒于兩國慢性病的不斷增多,新加坡和中國也在糖尿病、高血壓等領域開展了中醫臨床研究方面的合作。
我們希望延年益壽,更希望長樂永康。健全的醫療體系和健康的個體都是至關重要的。中醫可以通過提供互補的醫療方法,促進醫療保健質量的提升。而中醫藥領域的多邊和雙邊合作不僅能為中醫實踐和知識的發展提供平臺,也能促進國家間的人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