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毛片视频/青青草视频免费观看/91色资源/https://155.fun -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电车

王一宏:一二三產業協調帶動四川中醫藥產業發展
發布日期:2019-12-23 14:43:45      瀏覽次數:

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長王一宏作主旨演講
        四川中醫文化源遠流長、名醫輩出。從漢代至明清,見諸文獻記載的四川醫家就有1000余人,影響醫壇2000余年,歷久不衰。四川中醫理論精深厚重、著述宏富。漢代綿陽人涪翁的《針經》,是我國最早的針灸學專著;唐代成都名醫昝(zan)殷的《產寶》,是我國現存最早的的婦產科著作。北宋成都著名藥學家唐慎微的《證類本草》,是我國本草學集大成之作。四川中醫發展兼收并蓄、開放包容。宋代名醫李珣祖籍波斯(今伊朗),幾經轉折,定居四川梓州(今三臺縣),懸壺濟世、行醫治病;晚清四川女名醫曾懿,廣收博采、學貫古今,成為中西醫并重第一人。川派中醫廣泛吸收藏醫、彝醫、羌醫等民族醫藥精華,取長補短,屹立杏林兩千余年,川醫、川藥、川方,凝聚了四川人民的博大智慧,是中華文明瑰寶上一顆閃亮明珠,為四川人口的繁衍生息、巴蜀文明的發展和中醫藥的傳承作出了重要貢獻。
        新中國成立后,四川創建了我國最早的四所中醫藥高等院校之一的成都中醫藥大學,組建了全國首批六大中醫藥研究基地之一的四川省中醫藥科學院。1984年,在全國率先作出《關于振興四川中醫事業的決定》。黨的十八大以來,省委省政府將中醫藥納入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總體布局,將中醫藥改革創新納入醫療衛生改革統籌謀劃推進,中醫藥發展取得明顯成效。
        一是中醫藥發展體系更加完備。本輪機構改革中,我省對中醫藥管理部門充實了機構,完善了職能,成立了中醫藥強省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統籌推進全省集預防、治療和康復于一體的中醫藥服務體系;確立了“興醫興藥并舉,事業、產業、文化聯動,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的中醫藥發展總體思路,印發了《四川中藥材產業規劃(2018-2025年)》《關于開展“三個一批”建設,推動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等一系列文件,為系統謀劃、深入推進全省中醫藥發展提供了堅實的體制和政策保障。
        二是中醫藥服務能力基礎扎實。我省現有中醫藥從業人員20余萬人,其中,高級職稱人員8000余名,居全國第一;開設有中醫藥類專業的院校32所,在校學生2.7萬余名,設置有24個中醫藥專業,實現專業門類全覆蓋,其中,成都中醫藥大學的“中藥學”學科成功入選國家“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名單;全省現有中醫醫療機構6259家,其中三級中醫醫院39所,開放床位8.6萬張,年診療量達1.5億人次,為推進中醫臨床條件和能力提升,提高中醫藥服務能力和水平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優質中醫藥人才資源保障。
        三是中藥材優質資源富集。廣告詞講的好,“藥材好,藥才好!”我省是全國重要的中藥材主產區之一,自古就有“無川藥不成方”的美譽,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顯示,我省現有中藥資源7290種,常用中藥材312種,道地藥材86種,蘊藏量、品種數全國第一。我們成立了四川省中醫藥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系統推進中藥材溯源體系建設,大力發展道地品種,重點支持已經獲得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注冊保護和具有歷史積淀的中藥材品牌建設,引導全省建立規范化、集約化、標準化中藥材種植基地,已有16個品種,24個中藥材基地通過國家中藥材生產質量規范(GAP)認證,數量居全國第一。全省中藥材種植面積600余萬畝,其中,川芎、川貝母等7個大宗藥材人工種植面積全國第一;黃連、丹參、川明參等8個品種種植面積超10萬畝,優質的中藥材已出口日本、韓國、香港等21個國家和地區。
        四是中醫藥產業發展強勁。我省堅持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積極打造中醫藥全產業鏈,著力開展重點企業、重點產品、重點基地“三個一批”建設,努力爭創國家中醫藥產業發展綜合試驗區,持續推動天府國際生物城、天府中藥城、西部藥谷等中藥和生物醫藥產業園區建設,形成了龍頭企業帶動、特色產品支撐、優質藥材保障的“川藥”產業發展體系。2018年,全省規模以上中藥飲片企業、中成藥企業共208戶,主營業務收入占我省醫藥工業比重近四成。
        五是中醫藥交流合作廣泛。我省積極服務“一帶一路”倡議,已先后與中東歐、南亞、北美等30余個國家和地區建立政府間合作機制,搭建多層級對外交流合作平臺,在黑山、阿曼、捷克、白俄羅斯、德國建成了5個海外中醫藥中心,荷蘭、喀山中醫藥中心正在籌建之中。每年吸引大批來自世界各國的醫生和留學生到四川學習中醫理論和醫術,川派中醫已成為四川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人文交流、促進東西方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內容。
        下一步,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醫藥發展的重要論述,落實《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創新機制、完善政策、加大投入,持續推動四川中醫藥“走出去”“引進來”。  
        一是加強中醫藥人才培養。持續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醫藥國際教育合作,歡迎更多的留學生來四川接受中醫藥教育、培訓和臨床實習;鼓勵我省中醫藥醫療機構到沿線國家開展中醫藥教育培訓合作,培養更多的國際中醫藥人才,同時,選派優秀科研人員與醫生赴海外學習深造,推動中西醫交融。
        二是深化中醫藥服務合作。大力支持我省中醫醫療機構、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中藥企業與沿線國家知名高校、研究機構共建聯合實驗室,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和中醫藥傳統研究方法,開展中醫藥基礎理論、臨床和中藥產品等重點領域的研究轉化。針對沿線國家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以及重大疑難疾病,發揮中醫藥“治未病”優勢,全方位提供醫療和養生保健服務。
        三是促進中醫藥投資便利。我們將努力營造最好營商環境,歡迎沿線國家醫藥企業來四川投資發展。我們也希望有序擴大中醫藥對外投資和貿易,在沿線國家注冊更多機構和產品,實現互利共贏。
        我相信,通過深化與沿線國家的交流合作,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必將增進人類健康福祉,為文化傳承、文明交融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