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藥產(chǎn)區(qū)
發(fā)布日期:2020-04-04 10:53:13 瀏覽次數(shù): 次

川藥產(chǎn)區(qū)
川藥指四川、重慶所產(chǎn)道地藥材。四川、重慶是“中藥之庫、中醫(yī)之鄉(xiāng)”,是全國主要中藥材主產(chǎn)區(qū),其地地形地復雜,生態(tài)環(huán)境和氣候多樣,藥材資源豐富、藥材種植歷史悠久,中藥資源優(yōu)勢顯著,中藥資源蘊藏量全國第一-,道地藥材品種數(shù)量全國第一。道地藥材呈明顯的區(qū)域性或地帶性分布,其主要品種有川芎、 川烏、川椒、川黃連、川黃柏、川姜黃、川棟子、川麥冬、川白芷、川貝母、川牛膝、川羌活、川升麻、川郁金、川大黃、川丹參、川丹皮、川獨活、川杜仲、川佛手、川甘松、川干姜、川骨脂、川厚樸、川澤瀉、川積殼、川枳實、川續(xù)斷、川白芍、川附子、川君子、川木通、川車前等。
川貝母:
主要分布于康定、甘孜、理塘、雅江、九龍、丹巴、稻城、得榮、鄉(xiāng)城、木里、西昌、小金、金川等,西藏芒康、貢覺、江大、察雅、左克、察隅等,云南德欽、貢山、中甸、寧茛、麗江、維西、福貢、碧江等川西南山地河谷區(qū)及川西北高山峽谷區(qū)南段海拔3500 m~4000 m高寒地區(qū)陽光充足及土壤較濕潤的地方。
川白芷
產(chǎn)于遂寧、安岳、瀘州、簡陽、達州、重慶南川等周邊地區(qū)的白芷。
川麥冬
以四川省綿陽市三臺縣(花園鄉(xiāng)、光明鄉(xiāng))為中心的三臺縣涪江沿岸的沖積平壩和開闊谷地等周邊地區(qū)。
川姜黃
四川犍為、沐川、宜賓等川南一帶,以及崇州、雙流等金馬河和羊馬河流域一帶。
川附子
主產(chǎn)于四川綿陽江油及其周邊的平壩及丘陵地區(qū)。
川羌活
主要分布于四川省阿壩州、甘孜州各縣,綿陽市平武、北川等縣,及毗鄰的甘肅省甘南州迭部縣、青海省果洛州久治、班瑪?shù)瓤h、玉樹州各縣及周邊地區(qū)。
川黃連
北起大巴山一七曜山一武陵山脈毗鄰的中高山,以渝東北(重慶石柱、開州、巫溪、巫山、城口),鄂西(湖北利川、恩施、巴東)為中心,核心區(qū)域包括毗鄰中高山區(qū)( 1200~ 1800m),年平均氣溫在12~ 18C的地區(qū);西止邛崍山脈-龍門山-岷山山脈的中高山,以四川峨嵋、樂山、洪雅、雅安為心,
核心區(qū)域包括川西龍門山脈中高山地區(qū)( 1200~ 1800m) 。
川大黃
掌葉大黃主要分布于爐霍、石渠、色達、理塘、康定、新龍等甘孜州各縣,阿壩州各縣,木里、越西、冕寧等涼山州各縣和石棉縣等川西北高原區(qū)、川西高山峽谷區(qū)及盆地邊緣山區(qū);唐古特大黃主要分布于石渠、德格、色達、巴塘、理塘等甘孜州各縣和若爾蓋、松潘、馬爾康、九寨溝等阿壩州各縣川西北高原區(qū);藥用大黃主要分布于北川、青川、平武、萬源、雅安、宣漢等盆地邊緣山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