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區蔡馬村的民間中醫胡春根沒有想到,一張中醫(專長)醫師資格證書,讓他成為一名合法合規的執業中醫師,實現了自己多年以來的“轉正”夢想。
上海市嘉定區的中醫師高加林沒有想到,從提交材料到拿到中醫診所備案證,僅僅花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擁有一家自己的中醫診所,花費少了、耗時短了。
武漢市中醫醫院急診科主任李旭成沒有想到,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經湖北省藥品監督管理局應急備案,武漢市中醫醫院的“感冒退熱方”和“宣清和化方”正式獲得備案號,成為湖北省首批獲得醫療機構應用傳統工藝配制中藥制劑備案品種。
……
而這一切,都得益于一部法律的實施。
2017年7月1日開始正式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不僅改變了萬千中醫藥人的人生軌跡,更開啟了中醫藥有法可依的嶄新歷史。三年來,中醫藥法治體系“踩足油門”加速構建,不斷激活中醫藥服務供給能力,為老百姓帶來了切實福利。
破藩籬
配套制度不斷完善
告別繁瑣程序,打破制度藩籬,是中醫藥法為中醫藥創造的寬松發展環境。中醫藥法實施以后,國家層面的配套規章和標準制定進展迅速。配套文件的陸續出臺,讓中醫藥法真正落地。
過去,開辦中醫診所審批程序較為復雜,2017年9月,中醫藥法配套文件《中醫診所備案管理暫行辦法》出臺,符合條件的中醫醫師告別了復雜審批,只需備案即可開辦中醫診所,不僅快捷,而且條件更寬松。
正因如此,全國中醫診所的數量呈現“井噴”式增長,截至目前,全國備案中醫診所的數量達到17000余個,是2018年2月730余家的20多倍。
“由審批改為備案,簡化了辦事程序,減少了辦事環節,壓縮了辦事時限,為申請人提供了方便。”江蘇省中醫藥管理局局長朱岷說,備案管理是針對僅提供傳統中醫診療服務的診所做出的特殊法律安排,與審批管理有明顯區別。它符合中醫服務模式,這對于進一步促進中醫藥服務的可及性,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都具有重要意義。
過去,很多常年從事中醫醫術實踐活動、擁有一技之長的民間中醫被一張執業資格證攔在“合法”的門外。《中醫醫術確有專長人員醫師資格考核注冊管理暫行辦法》的出臺,改考試為專家現場集體評議的考核,“會什么就考什么,考什么將來就用什么”,打破了中醫類別醫師準入的制度藩籬,給中醫人帶來更多機遇。
據了解,自2017年12月20日以來,各省的中醫(專長)醫師考核暫行辦法相繼出臺,陜西省最先組織了中醫醫術確有專長先行測試考核。截至2020年6月中旬,20省已組織完成第一批中醫醫術確有專長人員醫師資格考核工作,全國共考核合格近4000人。
過去,經典名方在我國審批困難,這些來源于中醫典籍,被實踐證明有效的經典名方,不能在臨床實踐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2018年5月,《古代經典名方目錄(第一批)》和中醫藥法配套文件《古代經典名方中藥復方制劑簡化注冊審批管理規定》相繼發布。2019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國家藥監局共同委托中國中醫科學院成立古代經典名方專家委員會,開展關鍵信息考證等工作,通過凝聚行業共識,從技術層面為經典名方審評審批提供支持。并且,“開展古代經典名方產品知識產權保護研究”納入《2019年深入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加快建設知識產權強國推進計劃》。2020年5月26日,《古代經典名方關鍵信息考證原則(征求意見稿)》《古代經典名方關鍵信息表(7首方劑)(征求意見稿)》已公開征求社會意見。
湖北中醫藥大學副校長馬駿說,對經典名方的審批“松綁”,吸引了諸多藥企積極布局經典名方研發,不斷挖掘中藥潛力產品。這意味著,經典名方制劑走向市場的步伐越來越快。在保障好用藥安全的前提下拿捏好度,更多的經典名方將走出古籍,讓百姓最大范圍享受到健康益處。
“中醫藥法配套制度及時出臺,為落實中醫藥法提供了可具體操作的規范,中醫人多年來的訴求正逐漸變為現實。”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說,中醫藥法作為我國第一部全面、系統體現中醫藥特點的國家法律,在中醫診所、中醫醫師準入、完善中藥管理等多個方面都對現有的管理制度進行了改革創新。實施三年以來,經過各地各部門共同努力,出臺許多配套法規和政策措施,推動中醫藥在建設健康中國中發揮更大作用。未來要繼續推動中醫藥法落地見效,切實抓好中醫藥法及配套制度的落實落地。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中醫藥法建立了符合中醫藥特點的管理制度,這些規定都是有利于中醫藥發展的具體改革創新措施。
值得一提的是,多個“松綁”舉措的出臺并不意味著放松監管,中醫藥法堅持扶持與規范并重,加強了對中醫藥的監管,確保人民群眾就醫用藥安全。
重規劃
法規體系加速健全
2018年1月1日,作為省級層面出臺的第一部中醫藥地方性法規,河北省率先施行《河北省中醫藥條例》,將中醫藥事業發展經費納入本級政府財政預算;
2019年11月1日,《湖北省中醫藥條例》施行,系統規范了全省中醫藥服務、中藥保護與發展、中醫藥傳承與創新和中醫藥產業促進等,將行之有效的政策固化為法律條文以強化保障;
2019年12月1日,《四川省中醫藥條例》施行,要求繼續深化中醫藥事業、產業、文化“三位一體”高質量發展的“四川模式”;
2020年1月1日,《江西省中醫藥條例》施行,將中醫藥工作納入政府績效考核;
2020年4月1日,《陜西省中醫藥條例》施行,注重挖掘陜西中醫藥特色與優勢,充分體現地方特色,在中藥產業發展上凸顯秦藥品牌,發揮資源優勢;
2020年6月1日,《安徽省中醫藥條例》施行,強化了中醫藥在傳染病防治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工作中的作用發揮;
……
三年來,全國各級立法機關及其相關部門積極貫徹中醫藥法,制定、修訂或修正原有的地方性法規,以確保中醫藥法在本地順利實施。
除了河北、湖北、四川、江西、陜西、安徽六省率先完成條例修訂并頒布實施,全國其他省(區、市)也開展地方條例制修訂相關工作。其中,吉林、江蘇、湖南、山東、內蒙古、西藏、甘肅已報送省人大審議。
與此同時,多個省份從省政府層面發文促進中醫藥振興發展,體現了貫徹落實中醫藥法的決心。比如,云南省提出2018~2020年,省政府每年統籌安排獎補專項資金5億元,支持中藥飲片產業重點領域發展和關鍵環節突破;甘肅省提出千億元產業發展目標,實施中藥材標準化生產等9項重點工程;湖北省發文明確表示將中醫藥發展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全面深化改革重點內容……
中醫藥法的實施,還促進了各地市級中醫藥管理體系建設的加強。甘肅、浙江、江西等地新設立了地市級中醫藥管理局,寧夏、江蘇、貴州、河南等地在地市級、縣級衛生健康委下新設了單獨的中醫主管科室。吉林、浙江、福建等省中醫藥財政投入明顯增加。
從國家到地方,一個完善的、健全的中醫藥法規體系正在形成。
“要繼續加快推進各地中醫藥條例的制修訂進程,并按照法制統一原則做好相關規章制度的‘立、改、廢、釋’,逐步構建中醫藥的法規體系,推動中醫藥治理體系現代化。”張伯禮說。
釋活力
百姓獲得感顯著提升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三年來,中醫藥法逐漸走入百姓的心中,影響著每一位百姓的生活。
“我家附近連續開了3家中醫診所。”家住陜西西安雁塔區東儀路的小何欣喜地說:“我常常去拔火罐、刮痧,給孩子做小兒推拿。鄰居們都覺得效果很不錯,而且也非常方便。”
“大醫院的專家號不容易掛,自己腿腳也不方便,現在家門口有了中醫診所,在家門口就能讓中醫專家瞧病,太方便了。”65歲家住北京懷柔區的薛阿姨說。
在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三人民醫院,“中醫健康管理太空艙”可以為市民做全套中醫健康體檢。福州市民小林定期來這里,通過“中醫健康管理太空艙”做身體狀態辨識。通過“太空艙”采集,后臺將自動生成一份包括個人健康信息、五運六氣、生理病理特點、疾病風險預警、中醫健康狀態等定量判斷在內的健康狀態評估報告。
除了在家門口就能看上好中醫,中醫藥法實施以后,不少地方出臺政策,加大對中醫藥的財政投入,實施中醫藥報銷傾斜政策。看中醫、用中藥的花費更少了,群眾愛中醫的熱情提高了。
以河北省石家莊市為例,在醫保報銷政策方面,石家莊市明確規定中醫醫院住院起付標準比同級綜合醫院降低100元,報銷比例在原報銷基礎上提高3%。擴大醫保中醫藥支付范圍,逐步將更多符合條件的針刺、治療性推拿等中醫診療項目和中藥飲片、中成藥、醫療機構中藥制劑納入醫保支付范圍,老百姓看中醫、吃中藥將報銷更多、花費更少。
在福建省泉州市,當地的老百姓在中醫院看病就醫,除了報銷比例提高,市醫保局對中醫藥治療癌癥還予以醫保優惠。
2019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全國中醫類醫療衛生機構總數達65809個,全國中醫類醫療衛生機構床位132.9萬張,提供中醫服務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占同類機構的98.3%,全國中醫類醫療衛生機構總診療人次達11.6億人次。
“中醫藥法實施以來,百姓的中醫藥服務可及性增強,中醫藥獲得感提高,在群眾中形成了愛中醫、信中醫的良好氛圍。”四川省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田興軍說。
迎挑戰
法律紅利持續釋放
4000余名來自中醫藥系統的醫務人員支援武漢,97個中醫醫療機構作為定點醫院參與救治工作,臨床療效觀察顯示,中醫藥總有效率達到90%以上……
在2020年初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中,中醫藥交出了這樣的答卷。
這些亮眼的數據背后,離不開中醫藥法為中醫藥事業發展提供的根本法律依據和強大支撐——國家大力發展中醫藥事業,實行中西醫并重的方針,建立符合中醫藥特點的管理制度,充分發揮中醫藥在我國醫藥衛生事業中的作用。
“中醫藥法第一次從法律層面明確了中醫藥的重要地位、發展方針和扶持措施,為中醫藥事業發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國工程院院士黃璐琦對中醫藥法的重要作用體會更加深刻。
“中醫藥法明確了中醫藥事業的重要地位,穩定了中醫藥隊伍,保障了中醫藥積極作為的空間。這次疫情防控工作中,中醫藥作為重要醫療力量,有組織、成建制地投入到抗疫前線,中醫藥從參與者變成了主力軍。”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相關負責人也表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中醫藥參與程度很深,中西醫結合療法取得積極效果。中醫藥法在疫情防控中對于促進中醫藥科研、提高中醫藥預防與治療效果等方面發揮了保駕護航的基礎性作用。
除此之外,人們還欣喜地看到,在其他方面,中醫藥法的法律紅利也在持續釋放。
在中醫藥科研方面,“中醫藥法的實施給各項中醫藥科學研究明確了方向。”黃璐琦說,中醫藥法第五章系統規范了中醫藥科學研究方法、古籍文獻研究、中醫藥理論研究等多個領域科學研究內容,為促進中醫藥科學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條件保障。
在中藥產業發展方面,中醫藥法對中藥材種植養殖、采集、貯存和初加工的技術規范、標準制定,對中藥材乃至中藥產業的發展奠定了法制基礎,激發了中藥產業的市場活力。
在中醫藥對外交流與合作方面,中醫藥法規定國家支持中醫藥對外交流與合作,促進中醫藥的國際傳播和應用。三年來,中醫藥國際化的步伐不斷加快。特別是此次疫情期間,中醫藥在世界范圍內發揮了作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分別發布了英、意、法、西班牙等版本的新冠肺炎中醫及中西醫診療方案,并支持舉辦了30余場海內外視頻交流和直播活動,將中醫藥抗疫經驗分享給世界。
可以說,中醫藥法實施三年以來,實實在在地惠及了中國乃至世界人民。可以預見的是,未來中醫藥法律紅利還將持續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