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中醫藥與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國際合作論壇舉行。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發表視頻致辭時說,在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中醫藥全程深度參與,與西醫藥一起形成了中國特色的八版診療方案,成功推出“三藥三方”等一批有效中藥,療效得到實踐檢驗。中國毫無保留同各方分享中醫藥防控救治經驗,愿與各國一道,繼續在中醫藥基礎理論、臨床療效、國際標準等方面深化合作,促進傳統醫學和現代醫學優勢互補、交流互鑒,更好服務人類健康福祉。
眼下,全球疫情未見明顯好轉,形勢依然嚴峻。抗擊疫情,一切以保衛生命為最緊要,中國本著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美好愿望,舉辦了此次論壇,主動向世界推介中醫藥、分享其抗疫經驗,展示了愿為全球抗疫作貢獻的積極姿態。
事實上,此時推動中醫藥參與全球抗疫,不僅僅是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道義擔當,也是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的一次歷史契機。
近代以來,在西方現代化的全球浪潮下,西方文化和價值觀在全世界大行其道,他們掌控著國際話語權,以普世價值為旗號輸出西方價值,以影視作品和信息網絡等為載體推廣西方生活方式,形成“一家獨尊、排斥多元”的西方文化霸權。
這種情形影響所及,使得與西方文化迥異的中華文化長期被貼上落后、愚昧等標簽,而當中國在經濟上強勢崛起時,又屢屢被妖魔化、污名化,使得我們的文化和價值觀在國際上長期弱勢,影響力式微,被認為是經濟的巨人、文化的矮子。
雖然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國外人士在探究中國經濟崛起成因時,開始注意到其背后中華文化的價值和作用,但我國孔子學院在走出去過程中遇到的諸多困境等情形表明,讓世人認同中華文化尚有較長的路要走。
當初西方文化進入中國,抗生素等西醫藥是其“開路先鋒”。當前,我們也可把中醫藥作為中華文化走出去的“先行使者”。而眼下,全球對中國抗疫方案和經驗的普遍關注和需求,正是大力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的一次歷史性機遇。
中醫藥作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其寶貴價值和重要作用在此次抗擊疫情中充分展現,恰是詮釋中華文化之所以偉大的最好例證。當中醫藥憑借西醫藥所不能有的防控效果和救治療效,贏得世界人民認可,世人就會有進一步了解的愿望。
而了解中醫藥,中華傳統文化是必經的門檻。于是中華文化及其價值理念就可在這樣的潤物細無聲中,走進國外民眾的內心中和生活里,給予他們另一個迥異于西方的文化世界。假以時日,必將重塑世界人民對中國的價值判斷,樹立起積極正面的文化中國形象。
誠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中醫藥學“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傳統醫藥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在促進文明互鑒、維護人民健康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我們一定要用好中醫藥這把最易于為國外民眾認同的“鑰匙”,發揮好中醫藥這一促進文明互鑒的“重要作用”。
而當各國民眾認同了中醫,世界人民會發現:不但文化并非一家獨尊而是多元的,東西方應當互學互鑒,共同促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而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醫學也并非只有一種,中西醫應當互補交融,而最好的醫學或許是中西醫互補的醫學,最完善的健康保障或許是中西醫融合的保障體系。
據報道,此次國際合作論壇以“深化中醫藥交流合作,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為主題,津巴布韋總統、烏克蘭副總理等28個國家和地區的政要、政府官員和世界衛生組織代表、專家通過視頻連線深入交流。這意味著中醫藥正得到國際社會越來越多的認同,也是中醫藥走向世界的良好預示。
半個多世紀前,毛澤東同志曾說“我們中國如果說有東西貢獻全世界,我看中醫是一項”。中醫藥是中華文化大樹上開出的一朵奇葩,是中華文化基因在生命科學領域結出的瑰麗成果,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必將對保障人類健康福祉和世界文明未來發展產生巨大的影響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