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人民政府政協副主席楊斌
以下為致辭全文:
尊敬的陳竺副委員長,任鴻斌會長,于文明局長,李希奎副會長,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大家上午好!
很高興參加第五屆“一帶一路”中醫藥發展論壇。作為主辦單位之一,我代表北京市人民政府對論壇的順利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對各位來賓表示熱烈的歡迎!
習近平主席強調:“中醫藥學包含著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其實踐經驗,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和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要做好守正創新、傳承發展工作,積極推進中醫藥科研和創新,注重用現代科學解讀中醫藥學原理,推動傳統中醫藥和現代科學相結合、相促進,推動中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優質的健康服務。”因此,本屆論壇圍繞“持續深化共建‘一帶一路’中醫藥合作”這一主題開展廣泛研討和交流,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希望各界代表秉持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理念,加強交流、凝聚共識,為促進全球公共衛生健康領域合作積極建言獻策。
在國家“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中醫藥已成為我國與各國開展人文、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載體,也為北京中醫藥開放式發展提供新路徑。隨著中醫藥在抗擊新冠疫情中作用凸顯,在人口老齡化、慢性病管理等方面優勢突出,也為北京中醫藥特色化發展提供了新思路。近年來,北京市緊緊抓住“一帶一路”倡議的重大機遇,通過“一帶一路”中醫藥發展論壇等平臺,推動中醫藥事業取得了新成果和新發展。
一是深度參與新冠肺炎聯防聯控,社會貢獻度顯著增強。在新冠肺炎聯防聯控中,北京堅持中西醫結合,健全中西醫協同救治機制,中醫藥參與治療率達90.78%,總有效率達87.46%。全市派出百余名中醫藥專家赴武漢等疫情重災區參加抗疫。為重點人群提供了236.07萬人次中醫藥預防方服務。設置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治應急科研專項,8種抗疫中藥制劑獲批。搭建“北京遠程健康服務”平臺,覆蓋全球198個國家和地區,為海外華人華僑、留學生和世界各國人民開展遠程咨詢、防疫公共課在線培訓和中藥服務開辟有效途徑。
二是中醫藥傳承創新穩步推進,科技支撐作用明顯增強。“十三五”期間,北京積極探索中醫藥臨床科研一體化新模式,在北京地區建立了26個中西醫結合研究所。承擔中醫及中西醫結合類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12項,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7項。組織實施中醫藥科技發展資金項目356項、首都衛生發展科研專項中醫藥類51項,資助經費總計超過3000萬元。整合北京中醫藥優勢資源,推進北京中醫藥科技創新驅動聯盟建設。創建中醫藥創新驅動示范園,建立中醫藥成果轉化公共平臺,促進了科技成果孵化。
三是中醫藥傳統文化弘揚發展,創造性轉化力有效提升。北京積極打造以“地壇中醫藥健康文化節”為代表,石景山西山中醫藥文化季、通州運河中醫藥文化節、延慶本草文化節、海淀區校園中醫藥文化節等新興中醫藥文化活動為區域特色的中醫藥科普文化大型主題活動集群。開展北京市中醫藥文化資源普查,系統整理了北京中醫藥文化資源的內容和傳承發展狀況。開展北京中醫藥文化素養教育基地建設、中醫藥文化進校園示范基地建設等試點活動,拓展了全方位弘揚傳播中醫藥文化的新形式。
四是中醫藥貿易加速發展,國際化體系日趨完善。北京始終堅持對外開放,助力中醫藥服務貿易蓬勃發展。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中國北京同仁堂(集團)入選全國中醫藥服務出口基地,推出40個國際醫療旅游服務包。每年成功舉辦中國國際貿易服務交易會(中醫藥服務板塊)和海外華人華僑中醫藥大會,接待近110個國家和地區逾30萬人次,簽約額近30億元。建立了與OECD、WHO和ADB等國際組織、多國溝通合作機制。實施西班牙“歐洲中醫藥發展和促進中心”建設項目。啟動與俄羅斯在傳統醫學科研創新、文化旅游中的合作。支持北京中醫醫院開展中國-新加坡中醫藥中心建設等。朝陽區舉辦六屆駐華使節中醫藥健康日,組建雙語中醫家醫服務團隊。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關鍵時期,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醫藥工作的重要論述和黨中央國務院傳承創新發展中醫藥的決策部署,實現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建設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的關鍵時期。北京將繼續以中醫藥服務人民健康為中心,以構建形成首都中醫藥高質量發展新格局為目標,以全國首善為標準,以轉變服務模式、轉換發展動能、轉化五種資源為抓手,充分發揮中醫藥的獨特優勢和作用,實現中西醫協同發展、優勢互補,推動中醫藥事業產業融合發展,在全面推進“健康北京”建設中實現首都中醫藥全方位、創新性、高質量發展。
最后,預祝本次論壇圓滿成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