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毛片视频/青青草视频免费观看/91色资源/https://155.fun -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电车

山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長于英杰 演講全文
發布日期:2022-09-08 16:17:37      瀏覽次數:
9月2日,第五屆“一帶一路”中醫藥發展論壇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成功舉辦。本屆論壇主題為“持續深化共建‘一帶一路’中醫藥合作”,由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支持舉辦,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貿易投資促進部、中國中醫藥報社、“一帶一路”中醫藥發展論壇秘書處共同承辦。中外有關政府部門官員、世界衛生組織代表、工程院院士、駐華使節和企業代表等200余人現場出席會議。

山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長于英杰 
 
以下為演講全文: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駐華使節,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謝中國國際貿易促進會和主辦方舉辦了這次盛會,在此我謹代表山西省政府對論壇的召開表示祝賀,也對各個部門、各位領導、各位嘉賓長期以來對山西各項事業的關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山西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人類最早記載用火的歷史就發生在山西,皇帝、炎帝都曾在河東地區活動,堯、舜、禹都曾在晉南定都發展,春秋戰國以后,大家耳熟能詳的一幕幕的歷史都曾經發生在三晉大地,據統計中國有1600多個成語故事都直接來源于山西或者和山西有關,洪洞的大槐樹也是全球華人尋根問祖之地。近代以來,晉商文化、晉商精神也成為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說山西是五千年文明相伴始終的少數省份之一,絲綢之路2000多年的形成演進史,與山西發展密切關聯。
 

“一帶一路”,山西從未缺席。從歷史溯源看,山西曾是絲路重心。山西原是絲綢的重要產地,也是我國紡織業的重要發源地之一。歷史上,中國絲綢的重點產區有3個,就是江南、四川和山西的南部。山西潞綢是山西絲綢業鼎盛時期的代表(產于山西長治,因潞州而得名),歷史上曾與杭緞、蜀錦齊名,名列中國三大名綢之一,明朝中葉,潞安府成為與蘇杭齊名的北方絲織制造業中心。至今,潞綢產品仍遠銷歐美、日本和東南亞,是“新絲綢之路”上的亮麗品牌。

從地理區位看,山西是承東啟西的陸路樞紐。山西作為“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的重要區域,大秦鐵路、山西中南部鐵路大通道等重載鐵路的投入運營,使山西成為中國重載鐵路最密集最發達的省域,完全可以擔當起中國北方沿海地區融入“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陸路樞紐功能。

中醫中藥,山西優勢獨特

山西是傳統中醫藥文化大省和中藥資源大省,名醫、名藥、名方、道地藥材歷代傳承、綿延千年,積淀深厚、享譽中外。

一是文化底蘊深厚。山西中醫藥文化薪火相傳、積厚流光。“伏羲制九針”創造針灸、“神農嘗百草”始有醫藥,至今上黨、河東一帶仍留有大量伏羲、神農的遺跡遺址和民間傳說。西晉時,山西高平人、太醫令王叔和著述了我國第一部完整而系統的脈學專著——《脈經》,山西還有漢代女醫“義”、東晉女醫“鮑姑”,鮑姑之夫葛洪著有《肘后備急方》,明末清初,山西太原傅山先生手著《傅青主女科》,至今對中醫臨床仍具有指導意義,他開發的飲食“八珍湯”(“頭腦”),是補氣益血的藥膳良方。建國后,山西中醫研究所李翰卿、省活血化瘀研究所于載創治中西醫結合非手術治療宮外孕在國內外享有盛譽,受到周總理的親切接見。當代,我省還有不少原創理論和技術,省針灸研究所師懷堂發明新九針,太原市劉紹武創立了《三部六病》學說,還有焦氏頭針、王氏婦科、門氏雜病等,形成了頗具地域特色的中醫流派。已故老中醫李可先生著有《李可老中醫急危重癥經驗專輯》,對于中醫在急危重癥領域的治療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這里我還想介紹一個我黨我軍中西醫并重的案例:1941年,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當時,太行區軍民生瘧疾發燒的特別多,由于日軍嚴密封鎖,藥品無法流入解放區,太行軍民利用滿山遍野柴胡,蒸餾提取有效成分,制成了中醫藥史上第一支注射劑——柴胡注射液,命名為“暴潑利爾”,用于治療瘧疾。1943年5月,《新華日報》發表題為《醫學界的新貢獻——利華藥廠發明注射劑》的報道,稱之為封鎖線的一大創舉,為支援全國解放也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二是藥材資源豐富。山西中藥材資源得天獨厚,具有鮮明的地域屬性和不可模仿性,素有“北藥”之稱。全省分布中藥材達1788種,其中道地藥材有30多種,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了335萬畝。“平順潞黨參”“恒山黃芪”“安澤連翹”等10余個中藥材已取得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和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認證。遠志、連翹、黃芩和柴胡等優勢品種質量好、市場占有率高,年產量分別約占全國的70%、50%、40%、25%。2020年,山西省評選公布了黃芪、黨參、連翹、遠志等10個品種為“十大晉藥”中藥材。

三是傳統名藥匯集。山西現有中藥生產企業98家,擁有中成藥批準文號2138個,涉及品種790個,其中保護品種2個、獨家品種113個。已歷史傳承近500年的廣譽遠是我國歷史最悠久的中藥“老字號”,曾與同仁堂、胡慶余堂、陳李濟并譽為“清代四大藥店”,龜齡集和定坤丹的處方及炮制工藝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此外,安宮牛黃丸、丁桂兒臍貼、猴頭健胃靈、小兒葫蘆散、仲景胃靈片等品牌在全國具有較大的影響力。

四是康養條件優越。山西自然條件優越,地區平均海拔在1500米左右,負氧離子富集,森林溫泉眾多,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是康養圣地的絕佳之選。比如今年夏天,山西很多地區都是20到30度,非常的宜居。所以我們省也將中醫藥與康養、旅游、文化等產業融合發展,著力打造“康養山西、夏養山西”品牌。2017年,平順縣就成為全國首批15個國家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區之一。

五是抗疫卓有成效。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山西積極發揮中醫藥抗疫優勢,全程參與疫情預防、救治、康復全過程,取得良好效果。2020年2月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指定為“清肺排毒湯”三個臨床研究省份之一,為中醫藥治療新冠積累了經驗。在疫情初期,在統戰部門的統籌部署下,第一時間配制新冠肺炎中藥方劑,發往意大利、德國、英國、瑞典等國,組織中醫專家為意大利僑胞提供中醫遠程視頻診療,與泰國、新加坡、多哥等衛生部門遠程視頻連線,共享抗疫經驗,宣介中國抗疫成果。

中西醫并重,山西走向世界

習近平總書記五年三次蒞臨山西考察調研,指出“山西是‘一帶一路’大商圈的重要組成部分”,要“以更加開放的心態奮起直追,主動對接‘一帶一路’建設,打造內陸地區對外開放新高地”。我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調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主動融入國家戰略。省第十二次代表大會上,山西省委書記林武的報告中明確提出山西將推進中醫藥強省戰略的實施。今年2月,省政府召開建設中醫藥強省大會,明確了建設中醫藥強省的發展方向。

今年8月1日,《山西省中醫藥條例》頒布實施,《條例》從體制機制、中醫藥服務、中藥保護和產業發展、中醫藥傳承與創新等方面提出了明確要求,從政策推動和經濟推動兩方面著手大力推行中西醫并重。制定中西醫結合人才培養政策和措施,培養中西醫結合人才;將中西醫結合醫療模式和中西醫多學科診療體系建設融入政府舉辦的綜合醫院、婦幼保健機構、傳染病醫院以及其他有條件的專科醫院。出臺《將中醫適宜技術門診治療納入醫保支付范圍的通知》,在全省范圍內將五大類71項中醫適宜技術門診治療納入醫保支付范疇,深受群眾歡迎。

山西聚焦中醫藥高質量發展主線、強化內涵建設,著力構建優質高效的中醫藥服務體系。目前,全省共有中醫醫院205所,全省100%的社區衛生中心、99.1%鄉鎮衛生院、95%的社區衛生服務站和78%的村衛生室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2021年,我省提前一年實現基層中醫館建設項目全覆蓋(國家要求2022年前實現),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診療環境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在強基礎的同時,我們也注重建高原,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衛健委、國務院中醫藥管理局支持下,第一個國家區域中醫醫療中心落地山西——即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山西醫院。依托豐厚的中醫醫療機構資源,我省正考慮在晉中、晉北、晉南、晉東南布局建設省級區域中醫醫療中心,讓老百姓享受到更便利、更優質的中醫藥服務。

山西中醫發展醫道有序,薪火相承,培養和造就了一支技術精湛、業務能力強、素質良好、創新意識強的名醫隊伍,全省現有全國中醫藥杰出貢獻獎獲得者2名,國醫大師3名,全國名中醫6名(其中今年新評選國醫大師1名,全國名中醫3名),山西省名中醫228人,市、縣名中醫1000余人。參照國家“岐黃工程”,我們也正在策劃推動實施山西中醫藥人才培養“傅山工程”,打造“晉”字品牌。通過這些舉措,實現山西中醫健康可持續發展,推動中醫藥事業發揚光大。

山西中醫藥文化底蘊深厚、中藥材資源稟賦富足,我們省提出了中醫藥事業和中醫藥產業并重的發展理念。到“十四五”末,全省中藥材總面積將達到400萬畝,中藥產業年產值有望突破100億元,培育形成年銷售額達5億元的大品種10個以上。

各位領導、各位朋友,作為民心相通的“健康使者”,中醫藥正乘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春風走向世界。作為承東啟西的戰略要沖,山西也將緊緊抓住“一帶一路”的機遇,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我們將繼續深化中醫藥國際交流合作,大力發展中醫藥國際貿易,讓山西中醫藥在世界舞臺上發揚光大!唐代詩人張籍的《涼州詞》中。“無數鈴聲遙過磧,應馱白練到安西”,希望在不遠的將來,“馱出去”的不僅是白練,還有我們偉大的中醫藥!最后,預祝第五屆“一帶一路”中醫藥發展論壇取得圓滿成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