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毛片视频/青青草视频免费观看/91色资源/https://155.fun -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电车

新華社瞭望 | 中醫藥“下基層”
發布日期:2024-04-18 15:20:23      瀏覽次數:
作為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中醫藥學源自基層并一直服務基層。貼近百姓,是中醫藥發展的根基,也切實維護了群眾健康。

 


 

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中醫醫院,醫務人員為市民做隔姜灸(2022 年 12 月 19 日攝)王彥冰攝 / 本刊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聚焦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以縣級中醫醫院建設為龍頭筑牢基層網底,推動優質中醫藥資源擴容下沉和區域均衡布局,努力讓中醫藥診療更便捷、更放心、更省錢。

 

織密基層中醫藥服務網,百姓就醫更便捷。目前,我國89%的二級及以上公立綜合醫院和62.8%的婦幼保健院設有中醫類臨床科室,已支持440個縣級中醫醫院建設“兩專科一中心”(每個縣級中醫醫院建成2個中醫特色優勢專科和1個縣域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中心)。地圖上的中醫藥服務“網點”越來越密,中醫藥服務離百姓越來越近。

 

提升基層中醫診療水平,百姓就醫更放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新招收1690名農村訂單定向中醫專業本科學生,培養2萬余名中醫館骨干人才。不斷充實基層中醫藥人才隊伍,確保基層中醫藥人才招得來、留得住、用得好,定格下讓百姓在“家門口”看上好中醫的不變初心。

 

醫保政策向中醫藥傾斜,百姓就醫更省錢。湖南2022年將629個中藥醫院制劑納入醫保;上海開展中醫優勢病種“按療效價值付費”改革;四川將符合條件的中醫項目、中藥納入醫保支付,按乙類管理藥品的個人先行自付比例降低到10%……多個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區不斷完善醫保政策,力求為群眾看中醫、用中藥省下更多錢。

 

中醫藥“下基層”給百姓生活帶去的可喜變化,也讓中醫藥收獲更多“粉絲”,人們對中醫藥的接受程度更高、預防養生意識更強、中醫藥文化傳播更活躍。

 

——接受程度更高。

 

1.34元一杯的酸梅湯變身網紅單品占領熱搜、一度被年輕人“擠破門”的推拿科夜間門診……這些2023年“出圈”的中醫藥消息,發出中醫藥正贏得年輕人青睞的有力信號,更進一步夯實了中醫藥的群眾基礎。

 

不光是年輕人。2024年1月召開的全國中醫藥局長會議透露,初步估算2023年中醫類醫療衛生機構總診療量達到12.8億人次,實現了穩中增長。診療量穩中增長的背后,顯示出人民群眾對中醫藥服務需求和接受程度的提升。

 

——預防養生意識更強。

 

預防是最經濟、最有效的健康促進策略。中醫未病先防和既病防變的治未病理念,強調通過預防保健,防止疾病的發生、發展和傳變,同時,中醫還擁有食療、膏方、針灸、推拿、拔罐、穴位敷貼等多種手段,在治未病方面具有獨特優勢。據統計,我國98%以上的三級公立中醫醫院和89%以上的二級公立中醫醫院已設置治未病科。

 

治未病科的廣泛建立,折射出公眾預防養生意識的提升,也表明健康觀念從“治已病”向“治未病”的轉變日漸深入人心。這對促進疾病早發現、早報告、早診斷、早治療,提高衛生資源使用效率,提升百姓生存質量意義重大。

 

——文化傳播更活躍。

 

2024年1月,《中國中醫藥大會》一推出即備受關注,僅第一期節目就在多個網絡平臺熱搜上榜46次,全網觸達用戶規模超7億人次。

 

不只在國內。從2023年不少外國運動員在成都大運會、杭州亞運會期間體驗中醫推拿、針灸和拔罐等療法,到外國政要在京接受中醫治療……在人類文明交流互鑒的舞臺上,中醫藥出現的身影日趨頻繁。

 

中醫藥“下基層”,帶動更多人信中醫、用中醫、愛中醫,中醫藥的國際認同更廣泛,中醫藥對人類高質量生存正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