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道中西,各有所長。自西醫傳入中國,以中西醫匯通學派為代表的中國醫學先賢開始了中西醫融合的實踐探索。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賦予了中醫和西醫同等重要的地位,從“團結中西醫”到“中西醫結合”再到中西醫并重方針的確立,使得中醫與西醫相互補充、協調發展成為中國特色醫藥衛生與健康事業的重要特征和顯著優勢。這期間,涌現出了王振義、湯釗猷、韓濟生等一大批學習中醫、應用中醫并作出突出貢獻的西醫領軍人物。《西醫大家話中醫》一書,擷取他們對中西醫融合發展的觀點、思考和建議,展現了他們在中西醫融合醫學模式構建中的積極探索,對中國醫學科學發展,具有深刻啟示意義。
當下中國,中西醫學的匯聚和交融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越來越多的醫學工作者認識到,兩種醫學體系的相互溝通、相互滲透、相互成就,已經成為中國式醫學現代化的強大推力,也日漸勾勒出人類完美醫學的清晰圖景——中西醫融合。
其一,中西醫融合是引領中國醫學科技體系升級的現實路徑。當前,中國的醫藥科研還是以跟蹤為主,在自主創新和原始創新上還存在短板。但跟蹤和重復的研究很難實現領先與超越,中西醫融合恰好打開了創新空間。回顧10位大家的成功經驗,他們均以開放包容的心態接納中醫藥,又在實踐中,以臨床難題為切入點進行中西醫結合研究,進而抽提規律,升華理論,開拓出新的研究領域。陳香美院士創建中西醫結合治療IgA腎病的新方案;張運院士通過臨床試驗明確中藥通心絡防治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他們的實踐再一次證明,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挖掘中醫藥這一偉大寶庫,從中尋找原創靈感,產生出對世界醫學有重大貢獻的科研成果,是行之有效的路徑。
其二,隨著生命科學研究的廣度不斷拓展,也將促使整個醫學界重新審視未來醫學的發展方向。中醫藥作為中華民族原創的一門科學,其從不同于西方的另一個視角對生命健康的規律性把握和認識,很多內容已超出西醫的視野。隨著城市化、老齡化進程加速,人類疾病譜發生重大變化,醫學模式也將由疾病治療向健康管理轉變。這時,以“還原論”為指導,以“對抗”為主要手段,單一靶點用藥的西醫治療方法暴露出諸多弊端,而以“整體觀”為指導,以“調和”為主要手段,多靶點用藥的中醫治療方法則能夠與西醫形成互補,造就一個療效更好、有機統一、覆蓋全生命周期的完美醫學。諸多中醫、西醫領域的大家正是看到了這一點,開始了中西醫協同創新的探索,才有了中西醫結合臨床科研的皎皎明珠,才有了中西醫協同成功抗疫的中國實踐。
衷心期待《西醫大家話中醫》能再出續篇,以更多榜樣力量,增進中醫與西醫之間的相互尊重、認同、合作,感召更多人投入到中醫藥和中西醫結合的臨床實踐和研究中;以更多思想碰撞,為當今探索生命和人體奧秘的前沿科研提供深刻啟示;以更多實踐探索,成就中西醫融合的完美醫學。